我家乡的历史——连云港

历史

我家乡的历史——连云港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连云港的历史大家知道吗?想知道历史上的连云港是怎样的吗?今天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下吧!

连云港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可追溯到10万年前。马陵山的大贤庄遗址考证约在10万年前,古人类就在此狩猎、采集和生活。锦屏山(原称马耳山)桃花涧旧石器时代遗址、白鸽涧旧石器时代遗址证实,在距今一万至2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创造了被考古界称之为“小石片工业”的古代文化。华盖山遗址、二涧遗址及将军崖崖画,都说明4000至7000年前连云港地区就有了农业生产活动。

根据《史记》记载,将连云港历史沿革分述如下:
夏商时代:属徐州,称“人方东夷”、“人方国”、“隅夷”。
西周时代:属青州(一说兖州),称“人方国东夷”。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楚,叫“郯子国”。
秦代称东海郡,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缯、下邳、淮阴、盱眙、东阳、堂邑、广陵、凌12个县。

西汉时称东海郡,属徐州刺史部。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缯、良城、下邳、平曲、戚、开阳、临沂、利城、海西、兰祺、南城、山乡、即邱、祝祺、费、厚丘、容邱、东安、合乡、丞、建阳、曲阳、司吾、于乡、都阳、阴平、?吾乡、武阳、新阳、建凌、昌虑、都平、建乡、平曲38个县。
东汉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徐州刺史部。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丘、合乡、昌虑、赣榆、阴平13个县。
三国时期称东海国,属魏。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邱、昌虑、合城11个县。
西晋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徐州。辖朐县、郯城、兰陵、襄贲、戚、利城、祝祺、承、厚邱、昌虑、合乡、赣榆12个县。
东晋时期称东海郡,隶属于后赵、前燕、南燕、东晋。辖朐县、郯城、利城、襄贲、祝祺、厚邱、赣榆7个县。
南朝前期称东海郡,辖齐郡、东莞、琅玡、西海、东海、北海郡;南朝后期辖青州、冀州(侨置)辖地同上。
南朝齐、梁称:(一)东莞郡、琅玡郡,辖即丘、南东莞、北东莞3个县;(二)北东海郡,辖襄贲、僮、下邳、厚丘、曲城5个县;(三)北海郡,辖都昌、广饶、赣榆、胶东、剧、下密、平寿7个县;(四)齐郡。辖临淄、齐安、宿豫、尉氏、平虑、昌国、益都、西安、泰9个县。
北朝东魏称琅玡郡(又称海州朐县)。(一)东彭城郡,辖龙沮、安东、勃海3个县。(二)东海郡,辖赣榆、安流、广饶、下密4个县;(三)海西郡,辖襄贲、海西、临海3个县;(四)沭阳郡,辖下邳、临渣、怀文、服武4个县;(五)琅玡郡,辖朐、海安、山宁3个县;(六)武陵郡,辖上鲜、浴安2个县。
北齐北周称海州。(一)东海郡,辖广饶、东海2个县。(二)朐山郡,辖朐山县;(三)武陵郡,辖上鲜、洛安2个县;(四)沭阳郡,辖沭阳县;(五)海安郡,辖襄贲县。
隋朝称海州,后称东海郡。辖朐山、东海、涟水、沭阳、怀仁5个县。
唐朝隶属于河南道。先称海州总管府,后称海州,又称东海郡。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
五代时属吴、南唐、后周,称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
北宋时属淮南路,后淮南东路,称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4个县。
南宋时期属山东东路,称海州。辖朐山、东海、沭阳、赣榆、涟水5个县。
元朝属河南行省淮安路,先称海州路总管府,后称海宁府,又称海宁州。辖朐山、沭阳、赣榆3县。
明朝属南京淮安府,称海州。辖赣榆、朐山2县。
清朝属淮安府,徐州道,江苏布政司,江宁布政司,淮扬(海)道。称海州直隶州,辖赣榆、东海2县。
民国时期属江苏省淮海专署、江苏省徐州绥靖公署。先称徐海道,后称东海行政区,辖东海、灌云、沭阳、赣榆、连云市5个县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山东鲁中南行署。先称新海连特区后称新海连市,辖新海市、连云市、云台办事处(后又分前云台区、后云台区)两市一区。新海连市时,辖新华区、民主区、锦屏区、浦西区、云台区、连云区等7个区。1953年1月1日起划入江苏省,归徐州专署管辖,1961年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1962年为江苏省直辖市。1983年国家地市体改时,江苏省将原徐州地区的赣榆、东海、灌云3县划归连云港市;1996年江苏省又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辖四县四区。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云台区,现辖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开发区。

我的家乡连云港的历史大致是这样,各位对连云港是不是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呢?欢迎来连云港游山玩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