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郁南

历史

我的家乡—郁南

  我的家乡郁南县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maybe很多人不知道它、不了解了解它,它不是大都市集中地,不是身处开阔的大平原,anyway它有它的优势有独特之处,依然是我心中的骄傲。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它,接下来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下它——郁南县

公元前206年,秦亡汉兴。原南海郡尉赵佗乘机在岭南地方建立南越国,他也接受了汉朝的封号。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在其疆域内分设9郡。其中一郡名苍梧郡,该郡设10县,10县中有一县名端溪县。今郁南县是那时端溪县域之部。

西晋太康年间(280一289年),在端溪县域中增设都罗县(县治在今郁南都城镇)和武城县。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出晋康郡,端溪县和今天的郁南、德庆两县都是该郡的辖地。东晋末期,又在晋康郡设晋化县(县治在今郁南南江口镇)。 南朝宋元嘉年问(424——453年),都罗、武城两县合并,易名为都城县(都城之名,由此而来),又从端溪县分出安遂县(县治是令郁南连滩镇)。南朝南齐年间(479——502年),从端溪县分出威城县(县治是今郁南建城镇)。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古罗水(即文昌水)流域内设罗阳郡,今郁南县域有部分被划人该郡。隋初,罗阳郡改为罗阳县。 开皇九年(589年)都城县因晋康郡废,改隶苍梧郡。 开皇十二年(592年),晋化、威城两县并入都城县。 开皇十八年(598年),罗阳县改名正义县。

  大业三年(607年),正义县并入永熙郡的泷水县。安遂县也同时转隶永熙郡。 唐朝推行州县制。都城县改隶康州,安遂县则从永熙郡改隶康州,并改名晋康县。 宋开宝五年(972年),都城、晋康两县并入端溪县,隶属广南东路德庆府。 元朝沿用宋制。只是德庆府改名德庆路。今郁南县仍是德庆路的辖地之一。

明朝,德庆路复名德庆府,不久德庆府降为德庆州,隶属肇庆府。 万历四年(1576年),明朝政府在该地区设罗定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该直隶州除了以泷水县为州治外,还统辖新设的东安县(今云浮县)和西宁县(今郁南县)。翌年,西宁县在今郁南建城镇开始筑城以作县治,这就是建城之名的由来。

清朝沿袭明朝建制,只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把西宁县的部分域地划回原属的信宜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西宁县与青海省西宁市同名,且鉴于该县位于古郁江(今西江)南岸,于是改名为郁南县。

1950年春,郁南县治改在都城镇。1958年11月,郁南县、罗定县合并;取名罗南县。1961年4月,罗南县撤消了.恢复郁南县和罗定县的建制。郁南县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现县政府驻都城镇。

家乡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是广东沟通大西南的桥头堡。总面积1966.2平方公里。东与云安县接壤,南与罗定市毗邻,西与广西梧州、苍梧、岑溪交界,北与封开、德庆两县隔江相望。建设中南(宁)广(州)高速铁路穿越郁南中心地带并在都城镇和南江口镇分设郁南火车站和南江口火车站(隔江相望德庆县城),通车后郁南将从珠三角的边缘地带进入穗港深的“三小时生活经济圈”。

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郁南是粤西重要的农林产区。盛产木材、松脂、肉桂、木薯、蚕茧、水果、竹笋、以巴戟为主的南药、茶叶等,建城无核黄皮、都城蜜枣、庞寨荔枝、河口吕宋芒和板栗、竹笋、南江口绛柚等名优特产更是闻名遐迩。国家地理标志有郁南无核黄皮、郁南无核砂糖桔、东坝蚕茧等。

矿产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郁南是粤西重要的农林产区,材蓄积量达394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郁南县已形成了食品、医药、电池、电线、电缆、塑料制品、林产化工、机械、服装等颇具优势的工业行业,并成为全国干电池生产第一大县和国内液力产品两大生产基地之一。郁南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风景有颇具观赏的价值,给人们提供了旅游、观光的好去处。郁南县连滩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连滩曲艺、八音,舞狮舞龙,武术、纸扎工艺、指画艺术等文化活动丰富。

我的主页:/upload_files/2021/10/03/5hlbwzhilan

我的博客:/upload_files/2021/10/03/iv3oy303834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