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丽家乡仪征——悠久历史

历史

我的美丽家乡仪征——悠久历史

仪征,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公元前1066-771年西周时期就有了建制。唐宋时已是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宋真宗曾下诏在此熔铸四位远祖皇帝的金像,因所铸之像仪容逼真,而得以“真州”、“仪真(征)”地名。这里历来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古有“风物淮南第一州”之称,明代为朝廷公布的33个重点商业城市之一,清代为重要商业城市。
说起仪征的历史,西周一个太子叫“蚁”的,封地就在此地,这就是仪征最早的地名。春秋伍子胥逃楚投吴,是在本市的俩位见义勇为者“浣纱女”和“渔丈人”的舍命帮助下成功的,解剑渡江处,得名“胥浦”,著名的仪征化纤,就建在这里。汉朝时,这里是吴王刘濞的地盘,他领衔挑起“八王之乱”,就在境内的铜山铸钱来着。隋炀帝开运河,沿河建了四十多座行宫,咱这里有两座,一曰临江宫,一曰扬子宫,从此有了扬子的名称,这段江面就叫扬子江。五代时,接过吴国皇帝杨溥的驾,改名“迎銮”。到了北宋,皇帝信道,听说在境内的二亭山发现了王气,便命在此塑真武像,因仪容逼真,赐名仪真,后升为真州,这一段是仪征的好日子,欧阳修也来凑热闹,写了篇《真州东园记》。有诗为证:
送邵监酒  宋 刘宰
仪真来往几经秋,
风物淮南第一州。
山势北来开壮观,
大江东下峙危楼。
沙头缥缈千家市,
舻尾连翩万斛舟。
此去烦君问耆旧,
几人犹得守林丘。

后来宋、金打仗,真州成了前线,繁华不再。元袭宋,仍为真州,明朝改真州为仪真县,降级啦。清初为避胤祯(雍正)的讳,改名仪征,清末避溥仪的讳,改称扬子县,辛亥革命成功,恢复仪征县,1986年撤县设市改为仪征市

另外仪征著名的历史建筑有鼓楼、天宁塔等。
一.鼓楼位于扬州仪征市区城河景观带,建于明代成化23年(公元1487年),位于仪征市政府所在地真州镇中心。历经清代及建国后多次维修,2000年又对其进行了大修,保存了原有风貌。坐北朝南,台基面阔26.8米,进深20.9米,高6.75米。楼体建在有拱门的通道的高台基之上,面阔三间8.2米,进深5米,两层,层面铺简瓦,为带回廊的重檐九脊歇山顶式结构建筑。该楼通高28.6米,占地面积518.86平方米,为江苏省现存三大鼓楼之一、有碑记两方,一方为嘉靖甲申年间(公元1542年)记载鼓楼被辟为关王祀祠的情况;一方为嘉靖44年间(公元1565年)记载倭寇侵犯我东南沿海的史实。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故宅就在鼓楼以南的崔家巷。
二、天宁塔坐落在城河南岸,与鼓楼对峙,隔河相望,与鼓楼并称为真州“双壁”。它始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公元709年),毁于五代十国,宋代重建,又毁于宋元战火,历代屡建屡毁,现存为明代初年建筑。其特点是: 殿大、佛大、钟大、鼓大、宝鼎大。殿内三尊主佛身高5米。大雄殿二侧墙上嵌有石刻罗汉五百幅, 其艺术水平之高更为罕见。寺内主要殿宇有八殿、 二十五堂、二十四楼和其他建筑。塔身外部为正八面形仿楼阁形状,外部层层有徊廊,砖木结构建筑;塔体内部为正方形,层层收宿,交错上升,总体气势十分壮观,现仅存塔身,高47.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