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沕沕水发电厂(三)-发 电 机 房

历史

平山沕沕水发电厂(三)-发 电 机 房

银线飞架 圣地之光 1947年建立水发电站,时间整整过去了60年。经过无数风雨的洗礼、岁月的交替,水现在已成了著名的红色旅游与自然风光一体化的旅游胜地。现在,许多游客参观后,听到讲解员的介绍,都想了解当年往西柏坡供电的情况,那就让小红告诉你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吧!
这幢机房是1947年6月始建,1947年10月竣工。砌墙用的石料是在当地老百姓帮助下就地取材、开山凿石搬运来的。门窗所用的木材,也是从山上砍伐树木制成的。砌墙没有水泥,用红土混合石灰代替。
大家看到的从机房引出的电线是解放战争后更换的,原来的电线大家想象不到。说的形象一点,可以 收集起来开个电线博物馆。当时输电用的电线,必须到石家庄购买,由于石家庄被国民党军队盘踞,控制十分严密,很难带出成捆成盘的电线。于是负责解决电线的5名同志,化装成收破烂的到石家庄收集购买旧电线,收购的旧电线不但粗细不一,材质不同,有铁的,有铝的,有铜的,有银的,而且数量不够,架不到西柏坡。为解决数量问题,他们夜间潜入石家庄近郊封锁沟,剪断国民党军队布控的铁丝网运回到工地。这样,旧电线细股并粗股,粗股拆细股,解决了通往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46公里的输电线路。这充分体现了老前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
进入机房,看到的这台发电机,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装机容量为194千伏安。有的同志可能很疑惑,当时条件十分艰苦,资金又非常短缺,为什么不用国产的,还买进口的呢?需要说明的是,旧中国经济技术十分落后,没有能力生产发电机。再说这台设备不是买来的,而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为了寻找发电机,5位同志跑遍河北、山西,结果不是机件残缺不全,就是功能不合适,后来得知:刚刚解放的井陉煤矿从敌人手里缴获了一台发电机。他们立即赶去。经过考察,这台发电机正是建电厂所需要的。为了运回,他们通过当地驻军找到一台破旧不堪的大卡车。没有吊车,两吨多重的发电机抬不到汽车上,承担运输任务的三十多名同志群策群力,想出一个办法,在发电机旁挖出一道深沟,将汽车开进去,靠人拉杠撬搬到汽车上。从井陉煤矿到沕沕水,30多公里的路程,上有敌机,下有深谷,而且多是羊肠山路,为避开敌机的骚扰轰炸,他们白天修路搭桥,夜间秘密行进,整整用了七个昼夜。途中牺牲了三名同志。眼看只有几里路就到沕沕水了,汽车却抛了锚。附近村民得知后,纷纷牵出自家的牛和驴,通过畜拉人推,终于到达沕沕水。他们以实际行动奏出一曲军民团结的凯歌。
水力发电与火力发电不同,有了发电机,还需水轮机,靠水的落差推动水轮 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台就是水轮机,外表看起来并不起眼,结构很简单,工艺也不复杂。但在五十多年前,水轮机啥样子?什么结构?设计人员谁都没有见过,又无处购买。设计者们潜入石家庄,想通过内线找发电厂的技术人员帮助指点,由于石家庄发电厂是火力发电,没有水轮机,技术人员也无能为力。老天不负有心人,他们在旧书摊上无意间发现一本有关水电的日文版书籍。他们如获至宝,掏出饭钱买了下来。略懂些日语的技术员龚蕴章连懵带猜的将有关水轮机的内容边翻译,边同大家研究,弄清原理,心里有了谱,先用木棍摆出模型,然后比猫画虎,设计图纸。制作成品的难题又摆到他们面前。当时整个平山县没有一家机械厂,只得到刚刚解放的井陉矿区寻找加工制作厂家。他们带上图纸,化整为零,由正太机器厂等三家企业加工零部件,无能力制作的部件到石家庄购买,就这样完成了这台水轮机的制造任务!
这是配电盘。发出的电力通过配电盘输送出去。这台配电盘上的仪器仪表,多是通过石家庄的内线从发电厂寻找的旧品,一小部分是在石家庄的地摊上购买的。
这个木轮子是水轮机的一部分起着开关水源的作用。当年朱老总就是通过转动这个木轮子而发电的。
室 内这些柜子,都是当时机房使用的原物。
平山是河北省旅游最丰富的县城,如果来到平山,记得叫上小红给你当讲解员啊。生活每一天都很美好,小红更希望你再旅行中的每一天更美好。带着美丽的心情出发,走一段永不忘却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