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夺取中国 革命胜利的局面已经形成。彭德怀司令员率领的第一野战军在西北各地也取得了重大胜利。 8月,成功地进行了兰州战役,打开了人民解放军进军河西的门户,加速了西北全境解放的 进程。此时的凉州,已成为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和西北马家军向河西溃逃的必经之地。兰州解放后,大军西进,凉州的国民党驻军2000多人起义。9月16日,凉州解放。解放初期,广 开展了 筹粮支前、剿匪肃特、接管建政等工作,各级行政机构相继建立。11月21日,武威县第一次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新政府正式诞生。至此,凉州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郡县终于翻过了令人悲 伤的一页,揭开了民主、自由与幸福生活的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凉州行政区划和隶属关 系、名称几经变更。先为武威地区行政公署驻地,先后辖武威等12县不等;现为武威市驻 地,辖凉州、民勤、古浪、天祝4个县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勤劳、勇敢、智慧的凉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开 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事业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建设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 行了减租减息、反霸斗争、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运动,实现了人民在政治、经济上 的翻身,各级各类人民政权组织得到了巩固和发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凉州和全国一 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凉州青年纷纷报名参军,人民群众和机关单位踊跃捐款捐物。先后有2583名凉州儿女赴朝参战,共捐款捐物90多亿元(旧币),折合捐献战斗机6 架。同时,党和政府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发展生产,管理市场,稳定物价,胜利完成 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进一步巩固地方政权和落实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短短的三年里,凉州胜利完成了民主革命阶段的各项任务,随着新生的共和国的步伐阔 步向前。
从1953年起,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其后的二十多年里,伴随着国家发展的总旋 律 ,凉州也和全国一样,有过许多工作失误和曲折,经过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四清”运动 (社教)、文化大革命等阶段性的政治运动,也有过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和工作失 误,造成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总体上看,经济和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 了很大成绩,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可靠的物质基础。在这一历史时期,凉州人民发扬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精神,在农业方面,采取了以治水改土为中心,蓄、引、提并举,田、水、园 、林、路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除山区外,耕地都实现了条田 化 ;农电线路基本上通村入组,农、林、牧、副得到较大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工业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具规模;交通运输、商业贸易有了显著发展;文化、教育、 卫生和城市建设也发生了可喜变化。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此为标志,全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凉州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1983年,凉州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废除人民公社,以乡(镇)作为基层政权,改大队、生产队为村、组,农业经济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迅速发展。从1984年以后,普遍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推行了厂长(经理) 负责制。之后,各项改革全面开始。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精神文明 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呈现出繁荣兴旺、蒸蒸日上的喜人景象。
“九五”期间,凉州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全面实施内调(调整经 济结构)外引(招商引资)、城镇带动、科教兴市(区)三大战略,大力发展农村四大支柱产业( 蔬菜、畜牧、葡萄、制种)和工业六大主导产业(酒类酿造、玉米淀粉深加工、毛麻纺织、建 筑建材、食品加工、农机制造),国民经济平稳增长。至2001年底,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 值近50亿元,财政收入近3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86个县市区第5位;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2405元,是1978年的30多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73元。特别是从1996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城区主要街道道路先后铺上了沥青;从60年代开始,相继建立了供水站、自来水厂和排水所,供排水管网遍及 全 城。主要街道两旁进行了几次绿化更新换代,到目前,国槐茂密,树下是长长的绿色树栏带 ,与两旁人行道路面彩色地砖互为映衬,临街草坪面积不断扩大。城区交通顺畅,道路进一步拓宽,主要街道“三道”分离并设交通护栏,主要什字口设有倒计时电子读秒红绿灯及“ 交通违章电子拍摄器”(电子警察)。大规模新建、扩建了游乐休憩场所,公园、文化宫、广场等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全城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已有天马、、凉州、荣华等三星级宾馆3家,人民饭店、亚欧、大众、华丰、红柳等涉外宾馆饭 店10多家。经过旧城改造后,颇具现代化商城特色的丽达商厦、义乌商贸城、浙江大厦、武 威大酒店、金海大酒店、穆斯林大厦等拔地而起,凉州这座古商业都埠,又呈现出“市廛人 语殊方杂, 道路车声百货稠”的繁荣景象。修复一新的南城门楼气势宏大,彩饰艳丽,使凉州城重显威 武。二环路的修建使老城区面积扩大了两倍多,正在加紧拓建的文化广场、南城门楼广场、 火车站广场将以崭新的面貌为城市增添生机和活力。鸟瞰全城,主要街道规划整齐,古今建 筑鳞次栉比,形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鲜明对照,显示着凉州的古老和年轻,蕴藏着无限 的发展潜力。
2001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撤销武威行署,建立地级武威市,撤销县级武威市,成立县级凉州区。这是继1985年6月武威县撤县建市以来行政体制的又一次重大变化。“琵琶且拢弹新 曲,高调依然在五凉”。新的市、区领导已勾画出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百万凉州人民在 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一定会把凉州建设得更加美丽昌盛。凉州这颗祖国西部的明珠,一定会重展昔日风采,再现耀眼光辉,像她的精灵天马那样腾飞于中国和世界。
璀璨的明珠——高调依然在五凉
上一篇:南宁的介绍
下一篇:崛起百年的新城——元筑永昌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