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九州之首---冀州!

历史

千年古都,九州之首---冀州!

这里,底蕴深厚,是文脉流长的千年古都。

这里,景色秀美,是生态宜居的滨湖城市。

这里,潜力无限,是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市。

这里,充满商机,是投资置业的发展沃土。

这里就是——河北省冀州市。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自古就有华夏、神州、赤县、九州等名称。
冀州在古代是上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到汉朝时,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地名,是十三刺吏之一。
《尚书·禹贡》记载的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
《尔雅·释地》中所载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徐、幽、营、荆;
《周礼·职方》记载的九州是冀、豫、雍、扬、兖、幽、并、青、荆;
无论是哪种说法,冀州都在其内,且列首位,可见冀州在上古时期的影响。
冀州为啥被称为“九州之首”呢?

一、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说:“九州之次,以治水先后。”就是说,按照大禹治水的先后,确定的九州排列次序。《汉书》中说:“禹治水从冀州始。”宋朝苏东坡认为:“河患冀兖为多,故禹行自冀始。”孔颖达说:治水“首从冀起。”因为,大禹治水从冀州开始,所以,在九州排序中为首。

二、因为冀州是“帝都”,即帝王在的地方。《谷梁传》云:“冀州是天子之常居。”东汉涿郡人卢植的《冀州风土记》中称:“冀州为圣贤之泉薮,帝王之旧地。”“王畿所在”。《元包命》云:冀州是“帝王所都”。

《谷梁传》曰:冀州“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孔颍达说:“陶唐,帝尧氏,都冀州,统天下四方。”《竹书纪年》载:“帝尧陶唐氏,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帝舜有虞氏,元年己未,帝即位居冀;帝禹夏后氏,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这都说明,我国历史上“五帝”中之尧、舜及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之前的禹,均在冀州即位、发展。

历史上,冀州也是帝王的发达之地。“光武皇帝赖之得天下”,东汉光武帝刘秀从冀州起家,自冀州开始中兴帝业。北齐神武皇帝高欢也是起兵冀州信都,才成帝业。

三、《魏志》载:由于古冀州“土平兵强,英杰所利”,是“南北之冲,戎马之场,要害之重地。”因此,“冀野纷纭战事多”。自古以来,冀州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块土地上不知道进行过多少次波澜壮阔的战争。“冀之得失,关乎国之兴亡”。因为,冀州是“要害之重地”,所以,被称为“九州之首”。

四、杨雄《冀州牧箴》中云:“洋洋冀州,鸿原大陆。”因为,冀州原野平旷,疆域辽阔,面积占当时全国的1/3,“疆域最为广漠”,所以,被称为“九州之首”。

《辞海》《辞源》都注明:古时,冀州的疆域,“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山东西北和河北东南部地区、辽宁西部”。当时的范围大致相当现在的山西省略带河南省的北部,河北省西边半部及内蒙古阴山以南,东及辽宁省的辽河以西的大部。它包括了今晋、陕间的黄河以东,晋、豫间黄河东北,以及鲁西北,冀东南地区。汉武帝(前140—前87年)时,“辖境相当于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端和河南北端”。东汉时公元191年,冀州领9个郡、100余个侯国(县)。

天下九州,冀州为首;夏铸九鼎,冀鼎最重。自黄帝起,割布九州,其中即有冀州;大禹治水后,重新划野分州,冀为“九州之首”。从汉代开始,冀州便是州、郡、县三级治所。至今已有2200年的建制历史,1993年撤县建市。河北省的简称“冀”,即源于此。汉代名儒“头悬梁”的孙敬、悬壶济世的药王邳彤,东晋佛教高僧释道安,北魏改革家冯太后,隋朝经学家、天文学家刘焯,全聚德烤鸭创始人杨寿山,以及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解放军高级将领李福尧、李希林等皆出于冀州。

这就是我们大冀州---九州之首!欢迎大家来冀州,我们冀州欢迎您!

我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