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地名的由来

历史

家乡地名的由来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绥棱县名字的由来吧。因为我也不怎么知道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所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整理了一下。

绥棱,原称“上集厂”,与绥化下集厂(今绥化市双河镇)相对而得名。设治时,始以境内诺敏河(即努敏河)取名,设置诺敏河设治局;旋因与本省拟设之诺敏县重名,故以该境东北之“绥楞额山”,定名绥楞设治局。绥楞,满语“蚂蜂”之意,因山上多蚂蜂而得名。后因“棱”与“楞”同音,铸县印时,改为“绥棱”;后又将“棱”改为“稜”。简化字 “稜”与“棱”通用,故为“绥棱”。

1990年10月23日,长山乡六部屯附近出土一座花岗岩石料墓碑。据碑文记载,早在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以前,本境六部屯已有外籍人家迁入本地开荒种地。

清同治元年(1862年)自山东等地迁入本境20余户农民拓荒事农,形成自然屯落,称为“新立屯”;   清光绪四年(1878年)“新立屯”改称“上集厂”(今上集镇);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划归新设置的绥化厅管辖。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呼兰城防经历由呼兰城移设上集厂,归呼兰厅管理;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归绥化府管辖。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除旧制,将上集厂分防经历改为上集厂警察事务所;   

中华民国3年(1914年)7月13日,将上集厂警察事务所改为绥化县上集厂佐治局,同年设上集厂县佐;   

中华民国4年(1915年)4月,设置诺敏设治局,旋因与拟设诺敏县重名而改为绥楞设治局,同年7月1日设治员于上集厂正式开办,隶属绥兰道;   

中华民国6年(1917年)1月1日,将绥楞设治局改为绥楞县,为三等县,称“绥楞县公署”,县址上集厂;   

中华民国10年(1921年) 6月, 中华民国政府颁发县印,将“楞”字铸为“棱”字,遂改为绥棱县;   1929年2月,撤销道制,改由黑龙江省直辖。   

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   

伪康德四年(1937年)将绥棱县之“棱”字改为“稜 ”字;   

1939年6月,改隶北安省。实行街村制后,将县城(上集厂)改为绥稜街;   

伪康德八年(1941年)7月,伪 绥稜县公署由绥稜街移驻兴农镇(今绥棱镇);   

1941年“兴农镇”改称“绥 稜 镇”;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绥稜县隶属黑龙江省。   

1980年根据国务院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规定,“稜”字改为“棱”字;   

1947年2月至9月,隶属黑嫩联合省第一专区。黑嫩联合省分设后,由黑龙江省直辖;   

1956年3月,划归绥化专区管辖;   

1958年8月改隶松花江专区;   

1965年6月,松花江专区改称绥化专区,归绥化专区管辖;   

1980年按地名普查标准要求,县名的“稜”字复改用“棱”字;   

1986年至1999年绥棱县隶属绥化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2000年绥化地区行政公署更名为绥化市,绥棱县隶属绥化市管辖,县名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