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庄、刘白塔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三河地域已有人类聚居。 西周前归用,无文字记载。 春秋、战国时对薄地。 秦同渔阳都。 西汉置路县,三河为山州担阳郡路县地。王莽篡位,改路县为通路于。东汉,改“田县为“潍县”,三河地域均隶之。 秦同渔阳都。 西汉置路县,三河为山州担阳郡路县地。王莽篡位,改路县为通路于。东汉,改“田县门为“潍县”,三河地域均隶之。 三国,属于魏。 西晋,用幽州燕国广阳郡潍县。 东晋十六国,先后属于后赵、前扶、前奏、后燕、北魏的山州渔阳郡田县。 南北朝时,初为北朝北勇地。永黑三年O34年周巍分裂为东、西说后,用东说渔阳郡潍县地。公元550年后为北齐渔阳都地。 防时,门球郡潍县地。 唐武德二年(619年)析的州置玄州,同时析玄州潍县东部地区置临沟县(以县治濒临狗河得名)。贞观元年(627年)废玄州,并人幽州,撤临拘,复人潍县。开元四年(716年)再析幽州议县东部五三河县。开元十八年(730年),改隶于前州。 五代十国初,三河属于后梁。乾化元年O11年)刘守光后称燕帝,三河间拔国蓟州。后后同光元年023年)李存前灭后梁、赢,称帝,三河隶于后唐前州。后晋天福元年O36年)石敬请出扶云十大州路契丹,三河随之人契丹,同前州尚武军。 江开泰元年O012年)三河简辽南京道山都府前州。后改山都府为析律府,三河仍表于蓟州。 秦同渔阳都。 宜和四年(全天辅六年,1122年)农历十二月,金太祖完颜攻克辽南京(今北京),三河属于金。宜和五年,金以燕京(辽称南京,今北京)6州还来,三河随之归宋。宜和七年,复为金地。金天德三年(1151年,升潞县为通州,三河隶之。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改燕京为中都路,置大兴府,三河用大兴府通州。 元太祖十年(1215年)农历五月克中都(今北京),三河始为元属地。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隶属于中书省。至元二十一年置大都路总管府,三河用宜策中书省大都路通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农历八月,改大都路为北平府,十月间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十年省平谷人三河,十三年仍设平谷。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北平升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十九年正月,明成祖朱械迁都北京,改北京为京师,三同属京师顾天府通州。 清,三河属直隶省顺天府通州,隶通永道。雍正四年(1726年)以通永道专司河务,通州、三河等州县一并改用瞩昌道。十二年,复归通永道。 民国元年(1912年),三河仍属顺天府。民国3年民京兆特别区。17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南京,改 京兆特别区为河北省,三河属之。1935年11月25日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仅“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三河、 唐山等22县两市(注)。1938年至1945年8月间,日本侵略军在三河建有伪县政府,隶属河北省冀东道。 1938年7月6日,冀东抗日武装起义爆发后,为适应抗日战争需要,逐步建立起联合县的人民政权。 1940年4月至10月,本县部分村庄隶属于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三河特别区。 1940年秋,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巴立,隶属于晋察冀边区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四面存(习 称冀东十三专署)。 1942年秋,县域分属于平(谷)三(河)密(云)和蓟宝三两个联合县。 1945年1月,三河分属于平三蓟联合县和三(河)通(县)香(河)联合县,隶于冀热辽行署第十四 专署。 1946年1月,各联合县撤销,三河县属翼东区行署第十四专署。 1946年9月5日,国民党军队占领三河,其政区属河北省通县专署。 947年春,冀热辽解放区改称冀察热辽解放区,划用为东北解放区的一部分。5月1日,冀东区行政公 署正式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三河县仍居冀东区行政公署第十四专著。 1949年8月1日,三河属于河北省通县专区。 1958年4月,撤销通县专区,三河隶于唐山专区。同年12月,撤销三河县建制,与大厂回族自治县一同并蓟县。1960年4月撤销唐山专区,所属各县划归唐山市,同月,改隶天津市。1961 年7月,天津市所辖蓟县(含三河)、宝低等县划归天津专区。1962年6月,恢复三河县建制,仍隶天津专区。1973年12月,天津地区改称廊坊地区,三河隶属至1984年底无变化。 三河自唐建置以来,人民经受了一代又一代的封建压迫和剥削。民国期间,由于连年军阀混战,外 敌人侵,内乱外患,更使民不聊生。1921年,直奉战争爆发后,三河成为奉军人出关经由之地和驻扎之所 、其军旅所到之处,打骂抢掠,群众深受其害。1933年,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侵略军大 举进攻华北,三河成了日军闯入北平的踏板。是年5月18日,日军3万余人逼至阳河沿岸和三河县城,旋即 占据县中部的大片村庄,烧杀抢掠,残害群众。在以后的日军长期占领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期间,人民受 了更深重的灾难。仅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中,被R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军队直接 杀害的无辜群众,全县就有412人。他们制造了大小惨案数十起,其中发生在1942年11月的泅河惨案,即 有48人被日军杀害。1948年1月的胡南庄惨案,一次被国民党军队杀害16人。然而,富有斗争精神和民族 气节的三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
三河历史概况
1933年9月,三河中心县委在驻 马庄(今属顺义县)建立,领导了“穷人会”的斗争,虽时间不长即遭敌破坏,但它点燃了三河一带抗日 救亡的峰火。
1938年夏季,在闻名的冀东抗日大暴动中,三河东部,北部和南部许多村庄的群众揭竿而起,组织起 多支抗日武装。1940年,栲栳山村建立了三河中心县委遭到破坏后的第一个共产党支部,随即建立了抗日 青年报国会和人民自卫军(后改为民兵)。随着抗日斗争的发展,三河地区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党的组织、 人民政权和抗日武装。广大军民奋起抗日,被公路、炸桥梁、攻据点、打伏击,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给 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终于在1945年8月同全国军民一道,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使包括 三河在内的冀东广大地区成为解放区。 1946年5月至8月,人民政府领导了土地改革运动。当时全县的406个行政村,除燕郊附近的19个材外 ,都进行了土改,改变了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使占全县总户任59.3 %,即 24 327户贫农的土 地占有量,由土改前的 30.2 %上升到 44.6 %,人均土地占有量由1.64亩增加到2.40亩。1946年 9月,正当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三河一时被全面占领,广大贫苦农民的 胜利果实得而复失。但是,斗争并没有停止,广大军民来取多种形式,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殊死的斗争 。1948年9月7日,解放军华北四纵十旅以强大的军事攻势解放了三河县城,全歼守敌1087名,三河全境旋 即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在长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三河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有5000多名青壮 年先后参加人民军队和地方工作,数百人献出了生命,并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了人民战争。 仅平津战役中,全县就动员大车1000多辆,牲畜1.9万多头,出民工44万多工日,修公路,运粮草,抬担 架,对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起了应有的作用。
解放前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面貌十分赛后。全县除个体农业以外, 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其它各业也很落后。解放初期的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仅2553万元。此后几年里,随 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注)的贯彻执行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放,国 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48万元,比1949年增长42.9 %1958年的“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共产风”严重泛滥,加上后来的自然灾害,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工农业总产值达续五年出现下降的 局面。1958年为3844万元,1963年下降到3453万元,到“三年调整”的最后一年即1964年才出现了回升, 达到3936万元,1965年为4219万元,’比1957年仅增长 15.65 %。在“文化大革命”中,尽管受到了 左倾路线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出现了动乱的局面.但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各种形 式进行了抵制和斗争,仍然使生产得到了发展。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9767万元。1976年10月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特别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个全会以后,使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废除了 延续多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全党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轨道上来。继而实行“对内 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从农业到工业以至整个经济领域逐步实行体制改革,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乡(镇)、村和个体、联户工业,加快 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447万元,同1978年的13930万元相比,6年增长了1 1.4倍。国民收人也由1978年的9983万元增加到24558.5万元,增长了1.46倍。
想了解更多三河的历史 请点击西面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