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武威

历史

历史上的武威

武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被磨灭,早在5000年前就有武威先民的居住。发展至今,武威还是丝绸之路的的一个重镇。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

  历史上在武威先后有5个朝代在这里建立政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现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文物4.7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马”(铜奔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铅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被誉为”古典艺术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是我国研究西夏历史少有的实物资料;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袓”,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罗什寺塔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鸠摩罗什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被誉为译经泰斗;文庙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