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各乡镇由来(一)

历史

正宁县各乡镇由来(一)

远古,正宁县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及有熊氏氏族部落繁衍生息地之一。
夏朝(公元前2070~1600年)夏禹时代天下分九州,正宁属雍州之地。夏代孔甲年间,周先祖不窋奔庆阳,建立北豳邦国,正宁属北豳邦国。夏桀时,周先祖公刘从北豳都公刘邑,正式建立豳国,正宁属豳国之域。
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1300年),正宁属义渠戎国之地
春秋战国时为义渠戎国之地,秦为北地郡泥阳县地;汉因之,西汉属并州刺史部,东汉属凉州刺史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阳周县,豳州赵兴郡。隋时属北地郡,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为罗川县,以县南罗川水(今四郎河)为名,改属宁州。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罗川东二十里处,获玉真人像二十七尊,遂改名为真宁县,宋、元,明因之,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以避世宗(胤祯)讳,改为正宁县,民国因之。自有县以来,县府一直设在罗川城内,1929年(民国十八年),始将县府由罗川搬迁山河,县域无大变动。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划正宁的三嘉、湫头.永和及陕西省旬邑县的马栏,职田、湫坡头、底庙等地置我陕甘边区关中分区新正县,并划正宁的月明、西坡为我新宁县之一部分,1937年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新正县。
1949年6月全县解放后,建立了正宁县人民政府,将正宁的平子划归宁县,并将原属宁县的宫河划归正宁管辖。
1958年本县与宁县、合水三县合并后称宁县,1962年恢复正宁县至今。
2005年全县辖94个村民委员会、677个村民小组,年末全县总口数60638户,总人口23.73万人,全县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其中:子午岭林区374.8平方公里,农区944.7平方公里)折合197.93万亩(其中:子午岭林区56.22万亩,农区141.71万亩)。
现以2005年正宁县乡镇村建制为例,主要以乡镇村级为主对其地理特征及名称来源分述如下:
乡镇及村级名称来源图片
山河镇:
宋代这里是山货的集散地,称“山货岭子”,后雅化为“山河”。位于县境东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北接月明乡(2004年10月撤销建制),西南接永正、罗川乡,西与宁县米桥乡相邻,南交湫头乡。东靠西坡乡,镇政府驻山河城。辖1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84个村民小组,全镇总户数12181户,总人口43941人,面积108.3平方公里。
1、东关、2、西关:元、明、清时,山河筑有土城,设关口;以处县城地理位置而得名。
3、蔡峪:位于镇政府西北方3公里处,即蔡家峪。地处塬地,属咀形,西北临沟,以姓氏和地理位置而取名。《正宁县志》:载此处为唐玄宗使者遇老人处。
4董庄:位于镇政府西北方4公里处,属于塬地,东北临沟,该村以姓氏而得名。
5移风:位于镇政府西南3.5公里处,原名遗凤。属于塬地,东面临沟,据传此地落过凤凰,故名遗凤。今名移凤。
6冯柳:位于镇政府西5公里处,是冯柳庄子、冯柳堡子、西冯柳的总称。南靠公路,以姓氏、柳树、古时建有寨堡而取名。
7、佑苏:位于镇政府西8.5公里处,属于咀形,东面靠塬,三面临沟,地名来源待考。
8、王阁:位于镇政府西南方3.5公里处,东王阁、西王阁总称。属于塬地,南面临沟,因古时建有一王爷楼阁,按方位兼以姓氏得名。
9、松树:位于镇政府东南方2.5公里处,地处塬咀,北处塬地,三面临沟。该村原有一片松树林,故得此名。
10、解川:位于镇政府南部川道地12.5公里处,即解家川。地处川道,四郎河上游,以姓氏和地理位置得名。
11、李家川:位于镇政府北川道4公里处,地处川道,以姓氏和地理位置得名(2004年前属月明乡辖)。
12、山河居委会:1988年3月成立。2002年7月成立山河镇社区,以县城十字东西为界,分东、西城社区,管理县城居民住户。2005年辖城区居民5207 户,91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