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区坐落在大同盆地北缘、御河西,历史上变迁不大,分述如下: 原始社会:从城西青磁窑村获得大量的打制石器及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足以证明,大同城在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是人类聚居的地方。 夏商周及春秋时代:为北狄和楼烦所居。 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公元前3 0 0年置云中、雁门、代郡,派名将李牧守卫,为赵国北部重地,大同城始建制。 秦代:属雁门郡,秦大将蒙恬率兵3 0万北击匈奴,征集民众在城西十里河谷筑城以备胡。 西汉时代:置平城县,属雁门郡。汉高祖元年(前2 0 1)封此为代国,先后派兄弟和儿子镇守。王莽时改为平顺县,属并州填狄郡。 东汉时代:称平城县,属雁门郡。汉灵帝末年,匈奴入侵,建安二十年(2 l 5)曹操平定代地,安集民众,平城县易地为今代县东。 晋代:鲜卑人拓拔猗卢封为代公,建兴元年(3 l 3)修平城为南都,平城复还故治,属代国。 北魏时代:拓拔于公元3 9 8年迁都平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置司州,治平城。北魏在大同城建都97年,历经六变七世,平城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和十八年(4 9 4)迁都洛阳后,置恒州,治平城。 北齐时代:天保七年(5 5 6)改恒州为恒安镇,隶属恒州太平县。 北周时代:公元5 7 7年改太平县为云中县,恒安镇隶属云中县。 隋代:开皇元年(5 8 1)改云中县为云内县,恒安镇隶属云内县。 唐代:咸通一年(8 6 9)置大同军节度使。 五代时期:清泰三年(9 3 6)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云州在内。 辽代:重熙十三年(1 0 4 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置大同府,大同城始得其名。重熙十七年(1 0 4 8)置大同县。 宋代:宣和五年(1 l 2 3)置云中府路,治云中府。 金代:辽保大二年(1 1 2 2)金占大同,改西京为西京路,府治、县治不变。 元代:金贞佑三年(1 2 1 5)元攻占大同,初为西京。至元二十五年(1 2 8 8)改大同府为大同路,隶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始属山西管理。 明代:洪武二年(1 3 6 9)明攻占大同,洪武五年(1 3 7 2)建大同城池。洪武七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驻军达1 3万之多。(未完待续。。。)
博客:/upload_files/2021/10/03/fy15s3800222968
能力秀:/upload_files/2021/10/03/cqyxhcw20140214
微博:/upload_files/2021/10/03/x8yozhome?wvr=5&lf=reg
梧桐子:/upload_files/2021/10/03/luldhdatongche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