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袁州区的历史演变

历史

宜春袁州区的历史演变

五千多年前,中国这片神州大地上,居住着勤劳善良勇敢的人们。那时的中华大地大致分为华夏集团(河洛民族),东夷集团(海岱民族),苗蛮集团(江汉民族),百越集团,戎、狄集团等。在苗蛮之地,人们聚集在长江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周围,可以说那时的人们是今天的湖南湖北,安徽大部,江苏南部,江西等地的原始居民。

而后,尧、舜、禹时代,主要有对苗蛮的战争,这是一场两大河流域不同部族集团间的战争。华夏部落联盟与苗蛮部落联盟在血统、文化上进一步融合。随后,在黄河流域发生着夏商周等朝代的演变。

历经春秋,及至战国,苗蛮之地渐变为楚国之地,因处于分久必合的历史趋势,公元前223年,秦击破楚国大将项燕,全面占领楚地。秦统一全国是,分36郡,江西宜春市的区域范围隶属九江郡。

到了汉朝,宜春袁州区属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派遣大将陈婴平定江南,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让天下郡邑都筑城。于是两座新城出现于今宜春市境内。宜春之名来的也有趣,在宜春城西,有一口泉,其泉水“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宜春因此而得名。

西汉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成为宜春侯,让他掌管宜春境内之事。刘成于宜春城中筑宜春台,今宜春台尚存。宜春侯国管辖今江西袁河流域城区,包括今袁州区、新余市、萍乡市一部和樟树市一部,宜春侯国的国都在袁州区,但在公元前112年,侯成坐酎金,国除。夺去侯爵。酎金,是各个诸侯要在国家祭祀时给国家进贡的贡金。坐酎金,即违反了酎金律。这是当时皇帝想削弱各地反诸侯力量的办法,可能当时皇帝看刘成等一些诸侯势力逐渐大了起来,想要中央集权了,弄了这招。

到了晋朝,晋武帝司马炎灭了吴,因为宜春的名子和司马炎祖母,司马懿的老婆宣穆皇太后张春华同名,为了避讳,改宜春为宜阳。

随着朝代的更迭,宜春袁州区所管辖的方法有时扩大,有时缩小,到了新中国成立,00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宜春地区,改设宜春市,改原县级宜春市为袁州区。至此,宜春市共辖袁州区、奉新、靖安、宜丰、上高、铜鼓、万载7县区,并代管丰城、樟树、高安3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