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情
蠡县位于保定市东南45公里,是京、津、石三角腹地,保定、沧州、衡水三市交界处。由于“蠡县”字比较难写,为了书写简便就写成“里县”,两个字都用,约定俗成。总面积650平方公里,人口51万,其中农业人口40万,辖13个乡镇(8镇5乡),232个行政村,县委、县政府驻地蠡吾镇。蠡县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1℃,年平均降雨量522毫米。全县有耕地58万亩,系粮、棉、油产区。199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纺织强县”,2002年蠡县进入“河北省三十强”,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山药之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县”,2005年,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皮都”称号,2006年蠡县麻山药被国家质监总局命名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0.1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8.6亿元、28.1亿元、13.4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4188万元,一般预算收入8533万元。2012年纺织业的交易额达到102亿。
历史沿革
蠡县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和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黄帝、颛顼划野分州时就有地名建制,唐尧时属冀州,虞舜时属幽州。西汉置陆成县。东汉改博陵县,以汉恒帝父蠡吾侯陵为名。北魏景明元年(500年)移今蠡县治,改为博野县。唐武德五年(622年)置蠡州。原博野县入蠡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蠡县。隶属保定府。1958年10月与高阳县合并。1962年1日,恢复蠡县建制。 1994年属保定市至今未变。
历史文化
蠡县人杰地灵,春秋时期的鲍叔牙曾游历于此,战国孟尝君曾在此招贤纳士。相传春秋末期越国名臣范蠡助越灭吴,功成身退,曾来此地经商。这里是清初“颜(元)李(塨)”学派创始人、著名思想家李恕谷(又名李塨)的故里。中国第一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体坛宿将董守义,著名国画大师黄胄、著名作家梁斌也是蠡县的杰出人物。境内现有大宋台、影三郎墓等历史古迹。蠡县是革命老区。1925年蠡县建立党的组织。1932年,震惊全国的“高蠡暴动”发生于此,著名作家梁斌以此为背景创作了革命文学巨著《红旗谱》。抗战时期,贺龙元帅、关向应、吕正操将军都曾在此战斗过,1939年蠡县曾是120师师部和冀中军区司令部机关驻地。被誉为“百战将星”的孟庆山是蠡县老一辈革命家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