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秀友们你们好:
我是来自美丽的邯郸市邯郸县的戴宁,很高兴可以为大家介绍美丽的邯郸。我的家乡美丽富饶,是一个充满历史的文化古都!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两个源于邯郸的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我想这家是最熟悉不过了吧!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这则成语出自《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典故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胡服骑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不要固步自封,应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所采取的军事和服饰改革。战国时期,赵国与匈奴长期对峙,匈奴骑兵凶悍强壮,比秦国与山东六国的戈矛步兵优。虽然赵国盛产马匹,但在军事上,马匹作拉战车之用。赵武灵王与匈奴骑兵战斗后,明白到匈奴骑兵的优点在于机动和灵活性。战国七雄的军队,即使是骑兵,都以重铠甲装备。反之,匈奴军队装束轻便,腰马合一,机动性强,能进能退。于是,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军事改革,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仿效匈奴军队的装备,令全国民众穿胡服,采取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挽弓骑马练习射箭,乃中国军事史上一大突破。赵国军力开始强大,消灭中山国,击败林胡、楼烦二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自此以后,骑兵才真正出现于中国历史。但有人认为,此时还没有发明马镫,无法充分发挥骑兵的战斗力,所以骑兵还是以侦查、骚扰为主,作战的主力仍然是步兵。你们对这些历史文化感兴趣吗?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家乡!我是戴宁!我为我的家乡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