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县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部,地处华北滨海平原。东邻渤海,北倚京津,南接山东,是江浙一带至京津、东北的必经之地。距北京市380公里,天津市150公里,济南市160公里。全县境辖北纬37°49′—38°06′,东经116°56′—117°30′,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温度12.1℃,雨热共季,年平均降雨量624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
今之盐山辖境,春秋战国时代地处齐燕之交;秦处于齐郡厌次县(时治:今陵县神头镇)、巨鹿郡柳县(治:今黄骅羊二庄)交界地带。
明洪武九年(1376)因鲞鱼书院兴起迁县治于东隅(即今县城)。 民国期间省主席宋哲元析盐山‘四镇’中的旧城、韩村、羊二庄三区及沧县滨海地区组建新海设置局治理当地匪患。
1938年日伪以新海设置局辖区建立新海县分治。
1945年,为纪念先后牺牲在第四区(羊二庄)许官管区大赵村的抗日民主政府(驻第五区:高湾)县长杨靖远(关东人,时称‘杨胡子’,于1938年牺牲)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于1943年6月30日牺牲),‘新盐山’改称靖远县,‘北盐山’——新海改称黄骅县。
1949年靖远县复称盐山县,1955年析孟村等地建孟村县,1958年11月8日,孟村、庆云、盐山合并,称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委驻地盐山镇,12月25日,改称盐山县。
1964年10月国务院调整河北、山东分界再析出东部组建海兴县,同时划入庆云县漳卫新河以北地区。
清朝属直隶天津府,民国属直隶(后称河北省)海津道。1928年后,先后归属河北省海津道、山东省沧南专区及河北省天津专区、沧县专区、沧州地区、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