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传说之大同

历史

“凤城”传说之大同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居于内外长城之间。东与河北省阳原、蔚县相连,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与朔州市、忻州市接壤,总面积为1.4155万平方公里。

大同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0余处。其中云冈石窟、上、下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大同自古为汉与少数民族的接壤地带,春秋时为北狄所居。战国时赵武灵王锐意改革,倡导胡服骑射,征伐西北少数民族,拓疆千里、构筑长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长城。并置云中、雁门、代郡,大同境域便在其内。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调民众修筑万里长城,在大同城西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说明当时大同乃战略要地,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西汉时(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北击匈奴,被困于平城县东之白登山(今名马铺山)七天七夜而未能取胜。此后,西汉王朝对匈奴一面暂时采取和亲政策,一面积极进行军事反击的准备。东汉末年,匈奴侵边,割据势力也愈益猖狂起来,豪强混战不断,平城毁于兵火。

西晋灭亡后,整个北中国陷入了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争霸的混战中,鲜卑族拓跋部随之崛起。公元386年,拓跋珪登国,即代王位;公元398年,自盛乐迁都平城,改元天兴,北魏王朝正式建立。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448年,征服西域(今新疆);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北魏在大同建都长达97年,历经六帝七世,平城一直是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魏以后,平城衰败,时而为北方游牧民族盘踞,时而由中原汉族军队驻守,直到唐朝中后期才得以稳定。五代时,后晋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于契丹,其地属辽。辽金二代,大同复兴,立为“西京”陪都。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为大同府,始称 “大同”,取“世界大同”之义。 元代,大同府是馈飨蒙古要道上的一大中转站。明清时代,大同系九边重镇之一,号称“京师北门”,实为首都西北的军事屏障。

能力秀:/upload_files/2021/10/03/iv3oycw20140214

微博:/upload_files/2021/10/03/fb8jmprofile?s=6cm7D0

博客:/upload_files/2021/10/03/qmvv73800222968